前言

在节前(春节)开始看《追风筝的人》,是在kindle手机app上看的,都是在忙里偷闲的情况下看的。

过节了,终于狠下心给自己买了kindle paper white 2,于是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。

《追风筝的人》小说版

故事的的发展基本办照以下顺序进行:

友情 - 亲情 - 爱情 - 亲情,阿米尔和哈桑的友情 - 阿米尔和父亲的亲情 - 阿米尔和索拉雅的爱情 - 阿米尔和索拉博的亲情。

阿米尔和哈桑的友情

阿米尔和哈桑是从小一起长大的,喝同一奶水长大的,只是他们之间阿米尔是主人,哈桑是仆人。

哈桑为了阿米尔可以承担一切惩罚,这一点或许是因为主仆的关系,在那么小的年纪,应该还不具备很深的友谊关系,可能是主仆思想从小就在哈桑的脑海中了,为了主人可上刀山下火海。

有这么个情节:

1
2
3
4
5
哈桑:“阿米尔少爷,我为了你什么都愿意干。”

阿米尔:“是吗?那你能为了我吃泥土吗?”

“阿米尔少爷让我吃我一定吃,可是阿米尔少爷不会让我吃的,对吗?”

哈桑对阿米尔是绝对信任的,但阿米尔却有很多小心机。

哈桑是个追风筝高手,他总能在其他人之前追到掉下来的风筝,也正是因为这点,使得故事第一个转折点的发生:哈桑被人强暴。也从这里开始,阿米尔和哈桑之间就产生了缝隙,两人之间互相躲避。

阿米尔的父亲对哈桑很好,甚至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,这让阿米尔心里很不舒服。一句“我们可否换个仆人”使得阿米尔被父亲痛骂一顿。

阿米尔父亲在他的生日时送给他一只手表,他将这只表藏在哈桑枕头底下,试图冤枉他。他的尝试成功了。阿里决定离开这里,尽管阿米尔的父亲做了挽留,甚至是痛哭流涕,可还是无法打消阿里离开的决心。

阿米尔和哈桑的角色是绝对的互补,阿米尔懂知识、胆小、心胸狭窄,哈桑不识字、勇敢、无私。两个角色的情节就像是盾与矛的较量,阿米尔用石榴砸哈桑,试图激起他的反抗,但还是没有。

苏联的入侵,使得两人再也没有相见。

阿米尔和父亲的亲情

阿米尔从小认为父亲不爱自己,认为是因为自己夺走了他父亲的老婆的生命,所以处处想博得父亲对自己的关注,以自己为荣。小说中关于他和父亲的情节描述其实很多,甚至可以说贯穿整篇小学。

风筝大赛的夺冠,让父亲引以为傲,阿米尔迫切想获得那只战利品–蓝色风筝,哈桑奋力去追,导致了那一幕。

因为和哈桑的关系变化,再加上父亲对哈桑的“过分”关怀,使得阿米尔想让父亲解雇哈桑他们父子,这让父亲非常愤怒,怒斥阿米尔的无知。在这里,父亲想的和阿米尔想的是完全不一样的,阿米尔想的或许是因为父亲和阿里的兄弟情,而父亲想的却是和哈桑的亲情。

国内局势的变化,父亲和他从巴基斯坦转移到了美国,之后故事情节才来到父子的“二人世界”。父亲为他的毕业请全酒吧的人喝酒,给他买车,给他提亲,为他安排一切。

父亲在他面前是非常正面的,修孤儿院,广交朋友,援助别人,在逃至巴基斯坦的路上为妇女反抗俄国人的不轨意图挺身而出(阿米尔甚至以为这是他和父亲的最后一面了)。

父亲几乎把能给的都给了阿米尔,而相对的,作为私生子的哈桑,却只有在解雇前得到父亲的“基于阿里的兄弟情”的恩惠,这点还让阿米尔非常吃醋,这个对比很鲜明,也是给后面“赎罪”情节做了铺垫。

写到这,觉得父亲这个角色是起到小说情节里承上启下的作用的。

阿米尔和索拉雅的爱情

(2015年4月2日补充)

阿米尔和索拉雅在跳蚤市场上认识,同为为了躲避家乡的战乱而到美国的人,她的父亲是一名时刻等待祖国召唤的军人。

阿米尔对索拉雅是一见钟情的,可以说双方对对方都有好感。或许是基于阿富汗人民对女性的保守看法问题,索拉雅不敢在周围那么多同胞面前表达出对阿米尔的些许好感,而阿米尔一直在创造条件接近她。

接触的突破点还是阿米尔的写作,阿米尔把自己的作品给索拉雅看,就这么开始了。

故事发展着,阿米尔让父亲帮忙提亲,阿米尔和索拉雅结婚,但是之后一直为生孩子的问题犯愁,直到确认索拉雅无法生小孩,这促进了第四段情节–阿米尔和索拉博的亲情–的发展。

阿米尔和索拉博的亲情

《追风筝的人》电影版

看完电影后,感觉像是有点小说情节流水帐,但对比了一下,至少有以下区别:

  • 兔唇手术的情节没有了,而是随便挑礼物;
  • 没有他父亲开车送阿里和哈桑离开的情节;
  • 没有战争在夜晚的第一声枪响,直接是苏联入侵,哗啦啦的士兵坦克大军;
  • 我党的因素被翻译者去掉了,这或许就是翻译者所谓的符合国情,但不影响小说整体的删减;
  • 少去了进去油罐车之前的情节“车坏了没有零件”,而换成了“不够钱贿赂军官”,直接换成油罐车;
  • 索拉博的故事没有在酒店打电话说,而是在路边打打电话告诉他老婆一个故事;
  • 没有阿米尔在医院住的情节;
  • 没有费萨尔清真寺的情节,还等着看清真寺的雄伟呢;
  • 没有索拉博割手腕的情节

据说这是在新疆拍摄的,或许没有巴基斯坦的费萨尔清真寺也是跟这个有关吧。

电影最后的胡赛尼出镜还是没逃过我的火眼金睛!